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,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,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、叛逆、无聊等心理问题,青少年的成长学校也是个令人困惑的学校。如果父母不能教他们的孩子,没有其他办法,可以考虑向我们咨询。
对“家有儿女初长成”的父母来说,“青春期叛逆”是令他们头疼的问题。进入青春期的孩子,有哪些心理行为特点?面对孩子的成长困惑,爸妈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及引导?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共处,拥有融洽的亲子互动关系?
许多父母在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后,对如何告诉孩子、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等等问题存有疑惑。其实,父母首先应该了解:孩子有心理问题,并不是精神病、痴呆症,心理问题就像人有头疼脑热一样,不可避免。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,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,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,例如: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、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
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,大部分源从小父母的娇惯,被夸赞、表扬、盲目宠爱的时候多,父母不善于让孩子做家务,锻炼各方面的自理自立能力;缺乏坚强的意志,缺乏面对各种困难的勇气,缺乏正确面对困惑时广阔的胸怀,和面对问题的正确态度。
孩子总会有一段时期不怎么爱听父母的话,总是愿意与父母对着干,心情烦躁,脾气暴躁,总是爱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给自己的父母,这就说明孩子的叛逆期已经到来了,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走出叛逆期,回正常生活;如果没有正确的答管教方式,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叛逆的。
青少年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感受到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能力明显下降,而且不愿意出门、不愿意与他人交流,特别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恰当。所以当孩子有以下表现时,家长一定要多留意。
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会对个体现金及未来的心理状况、人品品性、甚至是社会交往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。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个青少年表现为时常抑郁焦虑、强迫症、心理不平衡、人际关系敏感、厌学等症状。
1.自卑
自卑从心理学上来说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,总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。部分孩子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,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,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、指责多于鼓励、惩罚多于引导。于是便变得萎靡不振、自暴自弃、消极颓废,自认为无药可救、低人一等,最终形成了一种“我不如人”的自卑心理。
“问题学生”是指那些在思想、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,如不有效及时及早的进行教育和管理,将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。
问题学生的主要类型
一、从问题特征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障碍类和情绪类。
行为障碍:表现为攻击行为,破坏行为,不负责任,不服从,恶劣的人际关系等;
情绪问题:表现为恐惧和害怕等。
二、从问题所在领域的角度划分
品行不端型,强橫霸道,好逸恶劳,在校滋事生非,欺凌他人,不服管教;纪律松散型,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没有遵守纪律的意识,不讲信用;学习困难型,学习基础差导致跟不上老师的进度,恶性循环,直至放弃学业;全面后进型,不管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。
一个孩子出了问题,是不是他本来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,如果父母认为是孩子不好,就会内心存满了抱怨,拼命地去在孩子身上使劲,结果使问题更加严重,如果父母能够反省,孩子的哪些问题是由于自己的处理不当造成的,就不会抱怨孩子,而是努力改变自己,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再正确地帮助孩子,这样,问题就会获得解决。
二、问题孩子的成因分析:
1、从根本上说,问题学生的形成都必须具有外因与内因。外因包括社会因素,家庭因素,学校因素。内因是指学生的自我因素,- -般包括智力,人格,身体等。
2、社会因素包括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因素,其中对学生发展影响.大的是文化。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.大的是文化。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.大的因素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。学校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.大的是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。在三个外部因素中,对学生影响.直接的是学校教育。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起主导作用。自我因素中影响学生发展.主要的是成熟度。
3、父母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.直接.重要的。
尽管“问题学生”在一定的情境中对老师的劝告,他人的帮助都有趋向接受的内在倾向,但由于其自身心理上处于半成熟,半幼稚的状态加上外界因素的诱惑,不能克制自己的某些欲望,使自己的行为难免出现反复,甚至多.次反复。因此我们制订相应的措施,从思想上行动上约束他们,“德治”、 “法治”双管齐下,.终达到预期目的。“问题学生”平常受惯了指责与冷落,他们的心中更需要鼓励的阳光。